“啊……是要以‘0326专属分支剧情主线’下的『大战役B级剧情碎片』分支剧情线,来推动『木乃伊A级剧情碎片』分支剧情线;用‘剧情终结剧情’的‘剧情杀’来你解决紫元支线剧情出现的重大问题。”六位“唯一亚生态”之一的女记者帕特里齐娅·瑞达已经找到了答案。
“哇,是要丹妮尔本色出演对吗?”
“还有和她一起的时代亲友团。”
“可从法国北部的上诺曼底大区到中国西部的宁夏省,这段漫长的旅程有万里之遥啊。”
“而且从1943年到1947年的4年时间里,丹妮尔要怎么才能从法国北部抵达中国呢?”
“要知道,这个时间段的亚欧大陆正是二战最激烈的战场。”
山岳号乘组的讨论,不经意间转到了任务本身。
“各位,这些细节请艾伊来告诉我们吧。”女记者帕特里齐娅·瑞达笑着插了句话。
“好的,各位。”女管家艾伊的全息影像随即出现在山岳号的各个车厢:“为了便于理解剧本,请先看一些老照片。”
说着,一张张老旧的黑白相片就从剧情资料库中调出。由『超级云脑』用数字技术全息建模后全景展现在山岳号乘组的面前。光影随之变化,前一秒还是满眼高科技未来感的山岳号的车厢后一秒就变成了老旧黑白相片上凝固的满满时代感的复古木质车厢。这是身临其境的全息数字成像。
“这是哪?”因为过于逼真,山岳号乘员们顿时就愣住了。
“这是‘奥尔利克1号’装甲列车的一节车厢。”再没有什么比“原景重现”更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如各位所见,这辆装甲列车于1915设计建造,随后在旅途中的改造主要和武器相关。它拥有现代化的配置,远比后来的大部分设计更先进。可以看到角落里的两挺机枪和打开的出入舱门。装甲列车中段的机枪阵地。注意看,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所有装甲列车必备装置——火炉。”
说着场景再变:“这张在乌法拍摄的着名照片,展示了车厢每侧安装的至少六挺机枪所提供的可观火力。左侧是马克沁1905/1910式7.62毫米机枪,右边的第一挺机枪是柯尔特-勃朗宁M1895‘土豆挖掘机’,据记载沙皇俄国于1914年购买了数千挺7.62毫米口径的该型机枪。”
女管家再次变换了全息场景:“这是‘奥尔利克1号’的另一节火炮车厢。尽管与之前一节车厢基于同一种基础车辆改造而成,但它安装在原车首炮位置的全向炮塔却采用了不同的武器——1904型76.2毫米山炮。”
“所以,艾伊。我们会乘坐‘奥尔利克1号’装甲列车前往中国?”作为此次演出的主角,战地女郎丹妮尔已经想到了剧本的大致设定。
“不,‘奥尔利克1号’是一战时的产物。而你们要去的是二战。”女管家艾伊笑道:“关于‘奥尔利克1号’和捷克军团的漫漫归乡路,只作为此次冒险的剧情脚本。”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捷克语:?eskoslovenské legie,斯洛伐克语:?eskoslovenské légie)”,通称“捷克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为从大帝国手中解放家园而战,一种叫做军团的组织便应运而生。这个军团,实际上就是由当时的民族主义者们组成的雇佣军集团。随着欧洲战争的爆发,俄罗斯帝国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族居民看到了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变成一个自由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机会。为了证明他们对协约国事业的忠诚,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流亡者们组成了一支军团,并于1914年10月加入了东线。当革命的俄罗斯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并退出战争时,军团有大约 40000名士兵,其中许多人曾在俄罗斯和奥匈帝国军队服役。
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沙皇政权的终结,军团滞留在了乌克兰。但是这些人仍然热衷于解放他们的家园,并且计划前往法国继续战斗。但是,这样一支宝贵的生力军对于当时盘踞在乌克兰的各方势力来说都弥足珍贵,即使不可能收编为己所用,也没有人希望他落到了对方的手里。所以捷克军团的撤离计划在一开始受到了重重阻力,特别是当时正在面对协约国的压力的德国,他们绝对不会允许俄罗斯把这么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放归西线战场。最终,俄国人同意捷克兵团离开,但离开的方式,得他们说了算。首先有一个条件——捷克军队必须发誓保持中立。除了自卫,军团士兵不能开火。其次,捷克兵团不能从乌克兰离开,而是要从6000英里外的海参崴乘船到法国。
虽然条件非常苛刻,但这是捷克兵团离开的唯一途径,他们最终接受了现实。
正如上述这段背景资料。女管家艾伊所说的,正是一战时捷克军团乘装甲列车横穿西伯利亚大铁路,抵达6000英里外的海参崴乘船返回法国的壮举。后来被改编成——《归乡终列(Last train home)》。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