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越北地,任何有造反潜力的高门大户,都是清剿的目标。
对于大越的各地百姓来说,杀戮还在持续,可对于宋军来说,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了。
马宝义也清楚在罗守珍一系列的昏招下,宋军内部是有隐患的。
他和王启胜商量后,王启胜率领着两万的兵士去了南方与大越南军对峙,其他的布置暂且不动。
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隐患暂且压制,一切等朝廷的圣旨下来。
边军与京军在越城闹得风风雨雨,彻底将军中的矛盾暴露出来,想要再次整合力量南下,需要一个能调和两边矛盾的人。
这个人就是罗彪。
等到罗彪到了大越,在王启胜的配合下,就能重新将大军拧成一条绳,到时候他马宝义也可以回去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对于罗守珍的下场,马宝义并没有过多的想一下,因为他也知道,罗守珍死定了。
但怎么死,是有说法的。
病死,自尽,或者斩首?
这些就看铁喜怎么安排了,不是他一个作为臣子的人可以妄加揣测的。
马宝义事情结束之后,便给皇帝写了一封新的奏章,对此言说了罗守珍罢手的事情,让皇帝和朝廷安心,其他的细节,都没有说。
当然,其中细节自然有密探写成奏章送上去。
刘啸和刘仪等勋贵子弟,在罗守珍被控制之后,顶头上司也换成了王启胜。
王启胜是典型的边军武将,跟罗守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治军很严。
刘啸等人这种从东京来的少爷兵,日后都是会成为军队的中高层军官,王启胜对他们就更加严格了。
其中一条就是对军令的严格执行,一个将军天天惦记着女人,还打什么仗?回家养老生孩子去算了。
所以一开始众人到了王启胜的身边后,便被王启胜亲自提溜到面前进行了警告。
首先就是禁止这些勋贵子出入风月场所,违者五十军棍,由他亲自监刑,更不允许私下去霍霍百姓,哪怕是对方勾引也不行,一经发现,双倍惩罚,打死无算。
王启胜到哪儿,这些人就必须跟去哪儿,这让刘啸等人一下子失去了自由。
没了女人,这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
唯独刘仪对王启胜的警告十分欣赏,并且一丝不苟的执行。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对他来说,心中振兴刘府的梦想,远比下半身的需求重要的多。
可对于刘啸这种花花公子来说,可跟杀了他一样难受,每天每夜睡不着觉,除了唉声叹气就是唉声叹气。
南京是大越朝最后的一座大城,而且因为南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缘故,下到官员,上到刚刚登基的小皇帝,都想投降宋军,换取活命的机会。
不过,南方的高门大户们却都不愿意投降,他们从北方逃回来的人嘴中听说了,宋军对于他们这种高门大户们的政策就一条,杀。
宋军不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自己挣出一条活路。
他们也相信,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算是宋军,也不可能战胜他们。
南方的地方豪绅虽然没有北方的强大,可他们却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各地纷纷打造兵器,在各个交通要道上布置陷阱,召集兵士扩大力量。
并且他们还为南京的朝廷送人捐物,希望官军能够早日击败宋军,将宋军从大越的土地上赶出去。
这些豪强大户并不知道,南京的小朝廷早就没了和大宋作对的勇气了。
小皇帝和手下的官员早已准备好了船只,将无数金银财宝运到了船只之上,还积攒了足够的粮食。
他们要出海,大海那么大,只要跑了出去,就能活命了,到时候再看大越的局势,万一情况有变,也能及时回来占些便宜,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当然,这个时候的南京官员,还是不明白宋军的战略意图。
他们始终认为,到处都是山林沼泽的大越,大宋是看不上的,他们迟早会撤退,而这些统治者也迟早能够回来…………
越南小皇帝是李成皖的大儿子,在李成皖刚刚登基,便被册封为了皇太子。
李成皖很重视他,将自己身边最忠诚,且最有能力的太监黄岐安排到了皇太子的身边。
黄岐今年刚刚五十岁,但跟随李成皖已经很多年了,李成皖将自己的独子交给了黄岐,也是对其看重。
黄岐带着皇太子进入南京,也将越城外围所有的军队全部带走,东宫属臣也是全部跟随。
他们到了南京之后,有脑子有手段的黄岐快刀斩乱麻,第一时间将太傅党的人从各地招入南京,而后在南京掀起了一番屠杀,将所有有实力造反的将军和官员杀了个干净,然后拥立皇太子继位。
黄岐是个太监,不可能亲自临朝,于是便推出了几个傀儡掌握权力。
不少仍然忠于大越的官员和百姓还抱有幻想,可黄岐自己心里和明镜一样,现在的情况,别说击败大宋,保住南面的土地都不可能了。
现在能做到的是保住皇室的血脉,然后伺机而动。
他们只要活下去,就什么都有可能,若是死了,则什么都没了。
在这种背景下,黄岐便开始了秘密的筹备着出海的船只……
前线的士兵与其说防备宋军,不如说是时刻紧盯宋军的动作,只要宋军有南下的迹象,黄岐就会带着大臣和小皇帝用最快的速度乘坐船只出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