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以?马林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大明,可不是只为了获得朝贡资格的。要知道,朝贡可是有次数限制的。
一开始,大明朝恨不得藩属国天天来朝贡。这样,也好营造“万国来朝”的虚假繁荣。可是,后来朝鲜棒子看到其中的好处,跑得贼勤快。别人三年五年来朝贡一次,棒子国一年跑好几趟,就差开口叫爹了。
而且,棒子使者虽然只是在老家山里挖点“萝卜”拿来朝贡,可高丽人参在朝鲜不值钱,但在大明很值钱啊。明朝礼部可不是按照朝鲜高丽参的萝卜的地位回礼的,而是按照大明人参的价值,然后翻倍回礼的……
所以,棒子看到其中好处,使劲挖萝卜,顺便逮几只貂儿剥皮送来,换取丰厚的赏赐……
后来,明王朝也有些吃不消——我说,棒子小弟啊,你咋老往你大哥家跑呢?大哥家赏赐和招待费有点吃不消啊……
无奈之下,明王朝在成化年间,开始限制藩属朝贡次数,免得朝廷开支太大。
所以,即使马林献上了顶级的祥瑞,大明朝允许马林朝贡,但也有次数限制——一年最多一次……
这哪能行啊?马林是要做大生意的,一年才一次,完全搞不起来啊。要是马林没有设立台岛的基地,这一年一次也就罢了。可是,他有台岛基地,就在大明边上,随时可以来大明互通有无啊……
可是,不管马林怎么说好话,满朝大臣大部分就是不同意正常贸易。
为何?虽说刘谨当朝,但也没几年时间。目前大明朝中,大部分还是弘治朝留下的“清流”班底,只有要害部门被刘谨掌控了。
而何为“清流”呢?表面上看,“清流”是品德高尚的意思。但同时,清流的大臣,多半也都是一些死脑筋、认死理的迂直臣子。他们讲原则是不假,但也不知变通,让人很无奈。
刘谨倒是同意,他的党羽也没问题。可是,对于这个大问题,群臣踊跃发言,大部分都不同意“破例”,让刘谨也有些无奈。这帮清流大臣们犟起来,谁都不买账的……
而且,这帮清流大臣的理由也很充分——这次我们同意北海国和大明正常贸易,那朝鲜、琉球等国怎么办?他们也提出这个要求呢?朝鲜可是大明一百多年的“华夏好小弟”了。你给北海国这个权利,不给朝鲜,肯定说不过去啊……
……
朝堂上吵成一团,而且,看起来,清流的理由好充分啊……
好在,马林早就料到了这一出,还有大招没放呢……
于是,马林使劲憋了口气,准备放大招了——都闪开,我要放大了……
……
等朝臣们争吵声弱下来后,马林提出了解决手段:
“诸位大人所说的确有理,北海国是外藩,取得正常贸易资格的确不合礼制。但是,若是臣成为内藩呢?”
“什么意思?北海国想并入大明?可是,北海国离大明太远了啊……”杨廷和道。
“是这样的,杨阁老,在下听闻,大明有土司制度是吧?”
杨廷和点点头,回答道:
“大明的确有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多半在边疆地区。可北海国离大明几万里,连边疆都算不上啊……”
马林呵呵一笑,拿出一张小地图指给杨廷和道:
“如果在下开发东番岛,成为东番岛岛主呢?”
“你的意思,是想以东番岛岛主为名,成为大明土司官员?可是,你是北海国国主啊。而土官,最高级的宣慰使,不过才从三品啊!而马国主,您是超品的……”
按照明朝制度,公侯伯是超品的,位于郡王之下,但地位在百官之上。
马林笑了笑,不以为意道:
“杨阁老,为大明效命,谈什么品级?而且,在我们欧洲,一人身兼几个爵位本就很正常。比如在下,现在不仅是北海国大公爵,同时也是纽卡斯尔伯爵、高地伯爵、边境郡伯爵,一人身兼几个爵位。最夸张的,是一个叫查理五世的国王,有几十个爵位。光是爵位书写,就要一张纸……”事实上,查理五世现在还只是个和凯撒差不多大的小屁孩呢。而且,他那一长串的西班牙头衔,也因为马林救了胡安三世,而被弄没了。但是,这不妨碍马林拿他来举例……
“这倒是个办法,可是,并无先例啊……”杨廷和有些犹豫。他对马林观感还是很好的,毕竟马林送他的那首《竹石》诗逼格很高,很适合他的心境。但是,马林的要求有些不合礼制,让他很犹豫啊……
其他朝臣也是,马林提出的方案,好像也还行。可问题是,没有先例啊……对于一帮固执的清流而言,遵循祖制,就是他们的重要观点。
……
到了这个时候,马林不得不放大招了……
“如果,马某献上北海国的至宝,一种亩产千斤以上,甚至能达到两千斤亩产的神粮呢?”
满朝君臣都是猛地一惊,然后,都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马林——你忽悠傻子呢?当我们满朝文武都不知农?在场的官员,大家都是地主啊!亩产几何,大家还能不清楚?
明朝是个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满朝文武大臣,谁家没个几百几千亩地?虽然官员们收入的大头并非来自收租子,但是,家里田亩的产出,大家还是清楚的。毕竟,能混到高位的,都不是纯粹的书呆子,还是懂得一些经济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