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大朝会当天,李世民宣布改元贞观,大唐从此进入了贞观时代。
贞观,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句话是易经中的,贞观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客观规律的,这规律就是正。李世民向天下百姓解释这个年号,就说贞,正也,贞,示也。贞观以正示人。
其实这个年号,在李超的理解中,觉得是另一回事。李世民用这两个字做年号,其实就是在过份强调他的得位是正,是历史必然,是上天安排的。意思是我得天下那是老天爷安排的,天下的臣民们都要遵照老天爷的指示,不要违背天意。说不要脸点,就是我李世民就是天命,你们都要好好的尊奉我,不要老想着搞七搞八。
改元贞观,接着就是新朝新气象了。
朝廷有许多新气象,比如尚书都省的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还改名中书门下,再比如房玄龄改任中书令,杜如晦改任了侍中,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都空缺了,而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八个字,才算是宰相,否则就算你当了左右仆射如果没有这八个字,那你都跟太师太尉这三师三公一样,只是个名义上的正一品,是名义上的宰相。
实际上,现在朝廷的三师三公,都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们连进中书门下公堂的资格都没有了,三师三公又没有开府建衙自辟僚属的资格,因此除了偶尔在大朝会的时候,皇帝请他们坐在百官前面,当个吉祥物外,根本没半点实权了。
裴寂、封德彝两个李渊的老臣,加封三师,还有李孝恭和李神通这两位宗室舵主,也都加封三公,再加上另两位李渊的老臣,补齐了这三师三公六人位置,但实际上,这六个人已经被李世民彻底的架起来了,半点权力都没了。
新朝还有些让人惊讶的安排,比如魏征和王珪这两个废太子李建成的东宫旧属,如今居然出任了尚书省左右丞,在左右仆射空置的情况下,成了尚书省实际主事人。
马周出任了中书侍郎,崔干是门下省的黄门侍郎。
当然新朝中备受瞩目的,还是李超。
检校中书令、户部尚书,还有一堆的要职,每一个职位都权重无比。
不少细心的人还发现,许多关陇旧阀的贵族,很多都靠边站了,尤其是在大唐建立期间,没有出多少力的那些自西魏北周隋朝沿袭下来的贵族,大多都只剩下了一个空头爵位,没有了实职。
反倒是原来一直被关陇门阀打压的关东士族,却很受皇帝的重用。当然,势头最猛的,还是在大唐建立时和在秦王打天下夺嫡时立下大功的那些新兴军事贵族,和一大批来自底层的寒门士族和小地主阶层的士人。
几方势力在贞观新朝中是新旧共存,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不过,关陇旧军事贵族和关东大士这两个旧门阀,和新兴军事贵族,以及寒门小地主士子这两个新势力,在朝中其实也是争斗的激烈,虽然没有公然的流血争斗,但背后的刀光剑影一样是激烈的。
一批批的官员被弹劾审查,御史台前所未有的热闹,这里早成为诸方势力交战的必争之地,发力之点。
各方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源人脉,以御史台,以御史为刀枪,在前冲锋。把一个个的对手拉下马,许多有问题,自身不牢靠的,都在这一轮轮较量中倒下了。
对于这种斗争,李世民一直在冷静的观看着,甚至可以说,这根本就是他一手挑起来的。利用关东大士来对付实力强大的关陇门阀,然后又亲自扶起了那群新兴的军功贵族们,又重用了许多寒门小地主出身的士子,用他们来平衡旧阀大士族。
朝中争斗的虽厉害,可一直都按着李世民预期的方向发展,争斗的越厉害,他们越需要得到朝廷得到皇帝的支持。
而在争斗中最先倒下的那些牺牲品,其实都是些蛀虫垃圾,这样的腐败官吏,垃圾贵族倒下再多,李世民都不心痛,这反而是在为大唐去除脓包。每去除一个,大唐就更强健一分。而且这些人是倒在他们的对手手里,而不是皇帝李世民的手里,因此李世民在这争斗中,一直很超然。
宰相们也一直在坐山观虎斗,李世民的宰相团体,其实来自各阶层的都有。但能进入中书门下,挂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哪一个都不简单。虽然他们有自己的阶层,但他们同时也是宰相,他们与皇帝的关系更密切,同皇帝的利益更紧密。
他们也都支持减少些垃圾蛀虫。
宰相里面,李超最超然,谁倒下他都不心疼。
虽然各方都想要来拉拢李超,想要借助他的地位权力,为他们站队摇旗呐喊。在那些关东大士族们眼里,李超是五姓女婿,娶了清河崔氏女,纳了荥阳郑氏妾,儿子还与博陵崔氏女、太原王氏女订亲联姻,当然跟他们是一边的,他们希望李超能多考虑考虑士族们的利益。
而关陇那些门阀,一样的认为李超应当是跟他们一边的。毕竟李超也是关中灞上嘛,关陇门阀,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关中本位啊,什么关东江南,那能跟关中相提?
关中本位,关中家族利益至上啊。这几年,关陇的旧门阀贵族们,可没少跟李超合作,赚钱赚的非常愉快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