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曹操之后,荀攸思索了很久。
曹操提供的信息,过于惊人,冀州刺史王芬为何有如此大胆之想法,荀攸或许可以揣测一二。
他身在冀州,从与黄巾作战,到战后处置战争创伤,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只有经过这种惨状的人,才能深刻的明白百姓的苦难。
王芬此人,身为“八厨”之一,本就慷慨豪迈,又深受宦官之害,自然对十常侍十分痛恨,加上西园军建立,宦官权力达到巅峰,所以王芬看不到变好的希望。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生出如此极端的想法。
荀攸拿出那封信,看了一眼,干脆重新写了一封,将雒阳局势与曹操所说之事,告知荀彧。
冀州常山郡隶属于刘擎公子,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王芬此谋划,先不说能否成事,刘擎在冀州,恐怕是千载难逢之机会。
荀攸突然一笑,自己这姑姑,看来刘擎公子是必须接纳了。
……
数日之后,荀彧收到了荀攸回信,也被信中内容惊了一通,王芬欲行大事,此事无疑牵连甚广。
“来人,备车,叫高顺将军准备启程。”
荀彧直接先下了一令,然后再接下来看信的内容。
荀攸回信,说明愿意成为主公眼线,那么荀采之事,也可以向主公提及,关键还是王芬之事,他需要亲往冀州,去见主公。
正好与高顺一路。
将雁门事务稍加安置,荀彧便启程前往常山。
与此同时,刘擎也已经进入中山郡界内,此行,一是为了赴刘玄德之邀约,二是前来查看商机,毕竟说道经商,刘擎还是十分自信的。
眼下冀州黄巾之乱已经平定,各郡国生产与商业都已渐渐恢复,中山郡作为商业大郡,人口流动异常的大。
马车车厢之内,刘擎就十分眼馋。
“如何将这些经商之人,引入常山呢?”刘擎喃喃自语。
郭嘉在旁一听,反问道:“主公历来对商贾之道感兴趣,若有心发展,自然不难。”
刘擎望向窗外,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也知道不难,可惜商业氛围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更不是划一片商业区,引入几个大商号就成的。
“此举难过攻城略地。”刘擎据实道。
“我看不然,主公想要这一切,其实简单,占领中山郡即可。”
刘擎:“……”
郭嘉说的很有道理,刘擎竟觉得很难反驳。
“主公,前面便是毋极县了,这毋极县有一大户叫甄氏,家世不小,既有世袭两千石俸禄之官职,家中良田商号众多,甄氏名望在整个中山郡,亦排的上号。”
甄氏,甄姬的家?
刘擎也就记得这个了,只不过现在的甄姬,恐怕还只是一个小女孩。
“这甄氏,是不是有个女儿?”刘擎随口问道。
谁料郭嘉眼神顿时一变,看着刘擎笑道:“主公莫不是想做甄氏女婿?”
“休要胡言!”
“主公,我可并未胡言,甄氏这一代人,并不出众,家主甄逸,区区上蔡令,次子甄俨,区区曲梁长,如今甄氏影响,仅在商道一途。”郭嘉介绍着,显然甄氏大名,他也听说过,他话锋一转,“主公,甄氏有女不假,不过并非一女,而是五女。”
“五女?”刘擎稍稍意外。
“不错,我在颍川之时,便听闻过甄氏四女的名声,前些时日见主公留意中山郡形式,便再打探了一番,方知甄逸去年年初又得一女,名唤甄宓,日后流传于外的,便不再是甄氏四女之名了,而是甄氏五女。”
甄宓,那便是甄姬了,没想到才两岁……
眼下世人可能不知道,此女有倾国倾城之姿,袁二代和曹二代,皆拜倒其裙下。
说话间,刘擎车队已经进入毋极县,循街望去,路上果真有不少甄氏商号,从粮食,服饰,生产用具,应有尽有。
“沿街望去,好似整条街,都是甄氏的。”刘擎打趣道。
“甄氏影响,可见一斑,主公若想在此地经商,恐非易事。”
“我可没想在此地经商,我倒是想让他们都去常山经商,停车!”刘擎下令。
马车停下,刘擎一行,有上百禁卫相随,可谓阵仗不小,街上不少人都驻足观看,一些还指指点点。
刘擎径直走入一家粮店,店伙计立马迎了上来,见刘擎装扮尊贵,先是行了一礼,随后问道:“客官有何需要?”
“黍米价格几何?”
“六百二十钱。”
“粟呢?”
“八百五十钱。”
“稷呢?”
“五百钱。”
这里指的是一石的价格,与常山郡相比,贵了不少。
这个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存粮吃完,新粮尚未开收,粮价普遍上涨,倒也算正常,若是遇上战事,最高价突破一千钱,也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冀州并无战事,粮价上去了,就没下来过。
“主公,此些皆是多年陈粮。”郭嘉提醒道。
其实刘擎认得,所以觉得贵了。
“这些粮食,是甄氏的旧存粮?”
店伙计点点头,一脸茫然的看着刘擎转身离开了。
“买又不买,问这问那,怪人!”店伙计想,“看架势来头不小,你速将此事禀报夫人。”
刘擎回到车上,一阵沉默,马车继续前进。
“主公可是在想存粮之事?”郭嘉道。
刘擎点了点头,表示承认,其实他不光光想到了存粮之事,还通过甄氏一家,想到了千千万万世家大族,想到了那句“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甚至已经快进想到了打土豪分田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