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田丰两人望向郭嘉,好似在等待答案。
郭嘉放下书信,笑道:“主公,此时不宜力战,不过,或许可以让朱灵带新兵去外围实战一番,训练训练,如此,亦可给董昭一个交待。”
刘擎心中了然,显然郭嘉看法与自己一致,不过他的主意似乎损了点,不光不支援,还要用黑山军锻炼新兵,以搪塞董昭。
这不是赚了人情又不办事么,不得不说,郭嘉你是真的狗。
刘擎笑着答应了,“此事便交予文博,切记将练兵之意告知清楚,文博过于爽直,免得他上去拼命。”
沮授点点头记下。
刘擎想了想,打算商讨一下下一步的对策。
美阳战后,外患初定,幽州乌桓之乱孤掌难鸣,而且刘虞已经被立幽州牧,等他到任之后,以他的名望,能生生将丘力居震慑住,至于张纯张举,或杀或逃,已经不重要了。
但此战过后,公孙瓒已经扬名,升官封侯不再话下,幽州格局,已经无限接近割据状态了,等汉室衰微,刘虞宗亲地位下降,公孙瓒的野心便会开始暴露。
“奉孝,依你之见,董卓会弃兵就任并州牧吗?”刘擎想着,以董卓之事打开了话茬。
郭嘉一寻思,“董仲颖历来奉命行事,应该不会抗命吧?”
刘擎心中笑笑,奉命行事是因为过去他手上没有兵权,而一旦掌握了兵权,才能考验一个将是不是足够奉命,念头一旦动摇,抗不抗命只是兵权大小的问题。
“他抗不抗命,要看他是否割舍的下,在郿县收纳的羌凉降兵。”刘擎总结道,“而那些降兵的数量有多少,恐怕无人能知。”
沮授与田丰对视一眼,显然这一点,他们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收到了朝廷加封董卓为并州牧的文书。
郭嘉显然听出了刘擎话里有话。
“主公莫不是以为,董仲颖会抗命?那主公为何……”
为何救他,又为何助他,这些事郭嘉都是知道的,所以才疑惑不解。
这一点,刘擎也无法说清楚,只能说一句。
“我看人很准!”
黄巾造逆,背后有士族的身影,豪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廷早就被蚕食成为一个空壳,刘擎身为汉室,不想也不能直面他们,甚至依旧需要他们。
但刘擎也需要有一个人,来打乱他们的节奏与计划,甚至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直接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这便是刘擎帮助董卓的目的。
沮授与田丰点点头,在看人能力上,他们是十分信服刘擎的,先不说郭嘉荀彧实打实的真才实学,赵云张合典韦武力超群,所向披靡,连朱灵和洛甘来也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为这件事,沮授与田丰还专门讨论过,若是以察举制选拔人才,刘擎麾下众多人才,除了他们两人,也仅仅是荀彧能选上吧。
所以对于郭嘉的问题,这两人也很困惑。
主公既然看人这么准,为何要帮助一个会可能“不忠”的人?
见三人都看着自己,刘擎笑了笑,微微伏下身子,凑近了三人,放低了声音,像是要说出一个绝密。
“朝中势力三分,宦官、外戚、士族,谁也奈何不了谁,此番时刻,便需要一股新的外力来打破。”
三人先是相互看了看,然后由沮授略带诧异的问道:
“新的外力?主公是说董卓,能成一方势力?”
也不怪沮授,田丰也是同样的表情,如今天下局势迷雾笼罩,即便是最顶尖的智囊,也未必能料到,区区数年后,大汉会彻底分崩离析。
郭嘉是因为和刘擎交流的最多,所以看得也最清楚,他甚至已经先于刘擎在并州布局。
“能不能成我不知道,不过以目前形势看,董卓是最可能成的,眼下需留意的是,雒阳的局势,外患既定,内斗便会加剧,我等只需静静的看戏便可!”刘擎道。
“主公,那并州……”郭嘉意有所指,亦不直接说出。
刘擎笑笑,“我乃雁门太守,并州之事,暂时管不了,眼下,还是先将常山与雁门二地打理好,再多发掘发掘人才,沮叔,可有听说过颜良文丑?”
沮授摇了摇头,显然是没有。
刘擎接着话,“我已令五原郡都尉督瓒上书,将王智叛汉一事奏报朝廷,督瓒代行五原郡守,此时,王智应该正押往常山。”
刘擎突然想起岳父大人蔡邕,王智与他亦有仇,或许可以借此人再召岳父来常山一趟,留在这里搞搞教育什么的。
若是能带几个弟子来,那就更妙了。
“主公,在幽州的刘玄德来信答谢主公,称右北平郡保住了,不过战事尚未结束,毕竟公孙瓒兵力有限。”
“有用之人上位尚可,地盘总比被无用之人占据的好,玄德立功,看来又要欠我人情矣!”刘擎笑道。
田丰咀嚼了一番这话,不解的问道:“主公多次举荐刘备,原因难道也和董卓类似?”
看来是自己的骚操作又令人不解了,所以啊,站在历史的尽头往回看,真是屡试不爽啊!
别说刘备现在平平无奇,一直到群雄讨董,大汉分崩离析之时,这个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备,依然为人所看不起。
当然,他的作用自然与董卓不同了。
董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若将他投入雒阳,势必会引发剧烈反响,伤人伤己不说,可能会直接让一些看似如日中天的势力消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