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了摆脱危机,他找到了宇文赟最信任的人“郑译”,听这名多有正义感,多有正能量。
郑译和杨坚曾经是同学,宇文赟继位之后,杨坚便暗暗和他倾心结交,想再皇帝的身边安排一个自己的耳目。
而郑译也想在外臣中找一个盟友,两人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杨坚偷偷对郑译说:
说我想出外任职,你帮我争取一下。
郑译自然是满口答应,很快杨坚就如愿以偿。
公元580年五月五日。
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
杨坚终于是长长出了一口气,唉,可算是逃出京城这个虎穴狼窝了,全家的命也算暂时保住了。
然而,事情出现了变化。
杨坚突然得了足疾脚不好使了,一步也不能动,只能是推迟出发时间,杨坚心里这个急呀!
摊上这么个精神不好的皇帝女婿,你说,说不定哪天真给你来个满门抄斩,时间就是生命啊!
然而,正是这次似乎看起来有些偶然的足疾,却彻底改变了杨坚的生命轨迹,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因为,又一次极为重大的变故出现了。
几天之后的五月十日,宇文赟出巡到了天兴宫,第二天却突然得了重病,连忙返回皇宫,急忙让人把自己的三个宠臣“郑译”,“刘昉”和“颜之仪”召进卧室要他们起草遗诏托付后事。
然而,等他们三个人赶到的时候,宇文赟已经说不出话了。
遗诏该怎么写呢?
继承人是没有问题的,宇文赟早就把帝位传给了太子宇文衍,现在的问题是宇文衍才八岁,该让谁来辅政呢!
他们自己当然是不行的,他们只是皇帝的宠臣,完全依附于皇帝,没有威望,没有战功,没有质历,让他们来辅政就仿佛一家公司的老板死了,就让他的宠物狗来接管公司一样的荒谬。
那么辅政大臣这个超级大奖,会落到哪个幸运儿的头上呢?
“决定权”就在他们三人的手中,爱谁谁,写谁就是谁。
郑译马上就想到了杨坚,杨坚不仅是战功赫赫,还位高权重,最重要的他还是当朝国丈,继任小皇帝的外公,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郑译认为杨坚是自己人。
“自己人”这三个字在中国古代常常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升迁的第一要素。
郑译把他的想法一说刘昉当即表示赞成。随后,两人找到了杨坚。
杨坚却坚决不肯接受,这幸福来得太过突然,总是让人难以相信,到底这是躺着中奖,还是躺着中枪,他一时难以确定。
郑译忙说道:时不可再,机不可失,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随国公你要早定大计。
刘昉则更急说道:你如果肯干那就马上答应,否则我就自己干了。
杨坚被说动了,是啊,这么百年难遇,千载难逢,一万年苦苦修行修来的好机会,他怎么能错过呢!
之后杨坚便跟着他们一起进宫。
对外宣称是去探望天元皇帝的病情。
当天,宇文赟就去世了。
年仅二十二岁。
刘昉、郑译等人封锁了消息,密不发葬。
随后,他们以宇文赟的名义起草了诏书。
任命杨坚为总知兵马事,让颜之仪一起署名。
颜之仪坚决不肯,他厉声说道:先帝驾崩,嗣子年幼,担当顾命重任的应该是宗室亲王,怎么可以把权柄交给外人呢!我宁可死也不能对不起先帝。
见他意见如此坚决,刘昉也就懒得跟他多费口舌,找人代签了事。
就这样啊!
杨坚掌握了京城所有禁卫军的指挥权。
接下来杨坚把目标瞄准了对自己潜在威胁最大的五个人。
也就是宇文赟的五个叔叔。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腾王“宇文道”。
这五人既是皇族又年富力强,有很大的号召力,一旦他们在外拥兵作乱,那麻烦可就大了。
杨坚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他们全部召到京城来,便仍然以宇文赟的名义下诏,以赵王的女儿千金公主即将远嫁突厥为名请五王回京观礼。
喜欢古往今来之笑说请大家收藏:(www.shouda88.net)古往今来之笑说手打吧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