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一行人就坐船出发, 半路上不得不换了马车,因为从去年秋天开始有些干旱,到了今年也没什么雨水,各地开渠放水, 导致河道水量减少,有些地方行不得大船。
莱州府城原本是掖县县城,后来府衙坐落于此, 城池扩建,就成为府城。
俗话说纸糊的登州铁打的莱州,城墙周长有九里,高三丈五尺, 地基厚两丈四尺, 共有四个城门,城外护城河一圈,深两丈, 宽四丈, 整座城池雄伟壮观,十分气派。
莱州城内道路布局和密水县成不同,只有连接东西门的东西大街, 却没有连接南北门的南北大街。从南边景阳门进入,顺着府前路穿过几座牌坊, 再穿过鼓楼钟楼, 然后就是莱州府衙。府衙东边是城隍庙, 掖县县衙则在略东南方位。
府前街和钟楼街之间有一条巷子, 此巷宽阔整齐,文魁楼就位于此地。
林毓堂这两年一直都在文魁楼忙活,接到信他亲自带人去城门将林重阳等人接到文魁楼。
这是黄老板精心寻找的地方,既不会像府前街那么扎眼,又位于繁华之地,且房租便宜至少两成半。
他和林毓堂集思广益,听取了林重阳的意见,将文魁楼建成专门面向高档客人的饮食、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场所,平日里也时常举办一些文会,招徕学子们前来吟诗作赋高谈阔论,他们就会留下不少墨宝在屏风上,又会吸引一些附庸风雅的商人蜂拥而至。
当然他们也会拿出资金资助一些诗会、琴赛之类的,出点钱扩大名气,所以一年多酒楼就进入正轨,虽然还未盈利,但是前景大好。
尤其沈之仪在这里举办了几场选文大会,这一次密水、密州、即密各地选文都和考题沾点边,顿时沈之仪文集名声大噪,他举办的文会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
所以文魁楼也跟着沾了光。
林毓堂将他们安排在后院的一处安静小院里,交通方便,环境清幽,适合他们读书备考。
略休息一下,就有小伙计来通报说黄老板和孟掌柜想拜见五少爷和小少爷。
林大秀道:“小九你自己见他们,我和你二伯出去办点事。”
来的时候家里也有事情交代,现在林重阳是县案首,哪里还需要自己这个爹刷脸,林大秀自然不耐烦见什么黄老板。
林重阳知道他爹的心思,就让他们只管忙去。
一见面,黄老板和孟掌柜就给他行礼,恭恭敬敬,“见过林相公。”
林重阳笑道:“黄老板、孟掌柜,你们可不要太多礼,我还小呢。”他爹才是林相公呢。
黄老板立刻改口,“林小相公得中县案首,咱们与有荣焉呐。”
林重阳道:“还要谢谢二位的礼物呢。”看吧,有功名就是不一样,以前只靠祖上余荫,人家叫少爷小少爷,读书了人家就叫公子小公子,有功名就是相公小相公。
林重阳觉得自己早点下场还是对的。
寒暄几句,几人就开始说正题,黄老板让孟掌柜给林重阳汇报一下酒楼事宜。
虽然林毓堂、赵一刀都有参与,可其实酒楼的经营主要还是黄老板,实际执行人则是孟掌柜。
听完他们的汇报,林重阳笑道:“虽然还没盈利,也不必着急,这样大的酒楼,怎么也得有个三四年呢,咱们这才一年多,我看着再过了年估计差不多开始盈利,到时候可不止是日进斗金啊。”
黄老板连连点头,“咱们就跟着林小相公发财。”
林重阳却也不托大,“我就是个书生,哪里会发财,发财还得靠黄老板和孟掌柜啊,还有赵老板,合作可还愉快”
黄老板忙道:“愉快得很,街面上的青皮混混,没一个敢来咱们这里捣乱的。”
赵一刀把他的猪肉生意趁机扩大到了府城,势力也跟着进来,和城内的一些帮派也起过冲突,然后找人斡旋,几次之后就站稳了脚跟,开始在府城成为一股小势力。
这个之前也有写信跟林重阳讲,他自然知道。
林重阳又告诫他们不必心急,更不必想着做大,府城势力驳杂,他们现在处在中下一股小势力就足够用的。
太大了,反而招眼,会给林家惹事,毕竟这府城很多铺子酒楼也都是各大家族产业,人家可不像林家这样一家子秀才举人,就是不出一个进士啊。
林重阳也只是听一下孟掌柜汇报把握一下大方向,并不会对他们的具体经营指手画脚,毕竟自己不擅长这个。
他参观了一下文魁楼,更多的是夸他们做的不错,偶尔有软装潢不太和谐的地方提一下小意见,其他便都任由他们发挥。
接下来大家就住在小院里背文章、讨论考试题目,这一次参加复试和去年没过院试的几人也都一起过来,总有十几个人,又没有林毓轩那样说风凉话的,现在大家相处得非常和谐。
林重阳对家里人自然不吝啬的,于知县说的那几个题目,他早就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于知县毕竟是官身,又和知府大人有交道,多少了解一点知府大人的秉性,猜题也当比别的先生猜得靠谱一点吧。
他当然不会说那是知县大人给的题目,就让他们以为是大爷爷猜的吧。
林维民这个大侄子,如今跟在林重阳身边,亦步亦趋,对他佩服得不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